各县市自然资源局: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实施。
2022年3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防治
“十四五”规划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有效防范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服务保障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网上足球_亚洲365bet体育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的相关通知》要求,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着力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挑战、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依法统筹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各地积极防范、科学应对、高效处置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重要遵循,对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网上足球_亚洲365bet体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现状与形势
㈠ 现状
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网上足球_亚洲365bet体育地形特征呈“三山夹一谷”,其西、南、北三面环山,分别为阿拉套山、别珍套山、婆罗科努山,中部为博尔塔拉谷地。整个地形由南、北、西逐渐向中、东部倾斜,并似喇叭状逐渐开阔,呈现西部狭窄,东部开阔的形态,气候和自然环境复杂多变,构造与地震活动强烈,叠加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发育较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截至2020年末,共发育分布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785处,其中博乐市发育崩塌286处、滑坡18处、泥石流27处;阿拉山口市发育崩塌14处;温泉县发育崩塌130处、滑坡4处、泥石流37处;精河县发育崩塌128处、滑坡46处、滑泥石流95处。
自2013年截至2020年末,境内共发生地质灾害57起,主要破坏山区道路、破坏草场和林木植被等,致灾死亡9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71.51万元。其中崩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9.62万元,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6.33万元,泥石流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56万元。
截至2020年末,地质灾害主要威胁牧民、过往行人、牲畜及交通线路等,威胁总人数1625人,威胁资产7182.35万元。其中崩塌威胁人数776人,威胁资产3206.70万元;滑坡威胁人数229人,威胁资产275.53万元;泥石流威胁人数620人,威胁资产3697.12万元。
㈡ “十三五”防治成效
“十三五”期间,在州党委、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地方县市级党委、人民政府认真履行属地职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着成效,全州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明显提升。
——法规制度不断加强。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州、市(县)两级人民政府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段和重要隐患点,明确防治责任和措施。常态化坚持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汛期巡查检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等,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及防治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2016年已完成1:5万博乐市、阿拉山口市、精河县、温泉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详查工作的开展明显提高各县市地质灾害的研究程度和防治水平;2013-2020年期间,完成新疆博乐市达勒特镇二牧场阔腾加瓦夏牧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专项勘查,为防治工程和监测预警提供依据;完成温泉县孟克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基本消除地质灾害对沟口居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逐步建立和完善。州及各县(市)建立、落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其中对143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卡,制定了防灾预案,明确了监测手段及方法,设立警示牌232处,全面落实责任人和监测人,兼职监测人98人。群测群防工作的有序开展增强了地质灾害的预警能力。州自然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有力支撑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防御响应能力不断提升。州级政府部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驻守制度,借助自治区专家库,对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网上足球_亚洲365bet体育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配备必要的应急调查监测技术装备,初步建成了专业、全面、反应迅速的地质灾害防御响应队伍。各县(市)、乡(镇)、村民委员会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及时报告并处理险情灾情,组织协调管理、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防灾行动社会参与效果明显。开展地质灾害知识宣讲10期、培训群测群防人员268人次;州、县市积极开展各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工作,累计开展宣传、培训288期,累计培训人数达到4736人次;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州自然资源局每年开展1期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单位负责人、监测员等,累计培训人数达640人左右;每年以“3.19矿法宣传日”、“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5世界环境日”、“6.25土地日”、“11.9消防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防治地质灾害”、“善待地球”等多主题、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活动。采取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电视宣讲、板报展示、宣传手册发放等宣传方式,广泛开展地质灾害、尤其是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的科普宣传活动,累计宣讲受众达数万人。这些工作地开展,提高了政府部门、有关单位及受灾害威胁地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全社会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给国家、集体、个人造成的损失。
㈢ “十四五”防治形势
“十四五”时期,是国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五年,是自治区、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网上足球_亚洲365bet体育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五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更高要求和新的形势。
——国家、自治区和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网上足球_亚洲365bet体育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推进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落实上述要求,需要系统掌握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推进监测预警水平,客观评价风险动态变化,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切实提高人民生命安全保障能力,支撑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网上足球_亚洲365bet体育平安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受地质环境条件、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影响,我州地质灾害仍将长期处于高发易发态势,局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呈上升趋势。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我州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趋强,降水呈显着增多趋势。根据地震部门研究预测,部分区域存在发生强震可能性,未来地质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加剧。随着我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山区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和农、牧区居民新建住房,由于缺乏防灾投入,往往面临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导致地质灾害风险不断增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的形势严峻复杂。
——地质灾害防治存在薄弱环节。地质灾害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形成机理复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动态性、复杂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在技术方面,精准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精准把握成灾规律、精准实施预警预报亟需理论和方法创新。利用综合遥感技术识别地质灾害隐患能力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方面的应用广度和精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分准确度和精度仍不高,还不能满足当前风险管控的需求。
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面,目前我州绝大部分地区仍以地质灾害隐患点管控为主要模式,对地质灾害风险区管控能力不足,与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统筹不够,尚不能满足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精准实施风险管控,急需创新管理方法,同步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化水平,不断增强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制度体系、群测群防体系、人才体系、资金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群测群防人员不固定,以兼职为主,缺乏工作经费保障,专群结合监测覆盖面不够;综合治理资金投入较少,威胁性较大的中小型隐患点未得到处置;对行政管理人员、群测群防人员培训力度不够,对受威胁群众避灾避险演练不足。
二、总体要求
㈠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救灾减灾系列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州党委及自治区、州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减轻地质灾害风险为主线,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目的,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信息化,以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为主线,突出预防为重点,防治结合,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助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㈡ 基本原则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发展,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对人民生命安全极端负责的精神,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升能力、降低风险。把减轻地质灾害风险贯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过程,创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技术方法,全方位提升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基层防灾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提高地质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努力把地质灾害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聚焦防灾减灾关键领域、关键问题、关键环节及重点地区、重要隐患点和关键时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合理部署,务求实效,有效防范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
——统筹协调、分工负责。坚持全州一盘棋,自治州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分级负责,承担主体责任。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切实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
㈢ 规划目标
到2025年,有效提升beat365体育亚洲网页版_365bet网上足球_亚洲365bet体育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能力,明显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围绕“隐患在哪里”“结构是什么”等关键问题,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综合防治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进一步健全完善州、县(市)两级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制机制,压实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做到思想认识、日常研判、群测群防、值班调度、平台整合、技术力量“六到位”,聚焦关键重点,集中发力落实,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制保障” 的社会化、扁平化防治工作新格局。
——隐患识别和风险管控能力显着提高。结合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纲要和全州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开展1:5万地质灾害更新调查、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对高、中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地面验证,加强地质结构和致灾机理研究,基本查清全州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和变化特征,推进防控方式由“隐患点防控”逐步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转变,探索推行双控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和技术方法,在重点地区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和风险管控能力,“隐患在哪里”和“结构是什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监测预警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完善“人防+技防”监测预警网络和气象风险预报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精准度、时效性和覆盖面;完善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气象、水利、地震、交通等部门联合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地质灾害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能力,努力提高“什么时候发生”的预警能力。
——防御工程标准不断提高。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基本完成重要人口聚集区和高风险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或者避险移民搬迁,解除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300—500人以上。对已经实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修缮加固,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御工程标准。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利用基于天-空-地一体化多源立体观测体系,全面开展高、中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早期识别,解决地质灾害隐患发现不够问题。借用自治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充分应用新型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装备,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及群测群防员的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专栏1 “十四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指标表 |
类别 |
指 标 |
2025年 |
属性 |
隐患识别与风险调查 |
1.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平方千米) |
8443 |
预期性 |
2.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普查(县、市) |
4 |
预期性 |
3.地质灾害更新调查(县、市) |
4 |
预期性 |
监测预警 |
4.地质灾害隐患监测预警点(处) |
40 |
预期性 |
5.易发区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精准度、时效性、覆盖率(%) |
100 |
预期性 |
综合 治理 |
6.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累计解除受威胁人数(人) |
300-500 |
预期性 |
7.重点地质灾害区隐患点专项勘查(处) |
6 |
预期性 |
8.重点地质灾害区隐患点工程治理(处) |
5 |
预期性 |
三、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
㈠ 易发区
根据我州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发育强度、诱发因素、分布特征、人类经济活动强度和近年部分地区降雨增多、地震活动趋势增强等变化情况,把全州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级(附表1)。
Ⅰ.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阿拉套的中高山区及南部别珍套山的中高山区、中低山、低山丘陵区、冬都精河河谷两侧,总面积3161.05平方千米,发育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453处,其中崩塌302处;滑坡48处;泥石流103处。
Ⅱ.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阿拉套山及西南部别珍套山中高山区、中低山及低山丘陵区;婆罗科努山中高山、中低山区的托托河上游的音门卡果勒沟,小海子-大海子牧道两侧以及巴音阿门山口的乌杜娥勒沟,吉普克—奈楞格勒沟、杜斯泰沟、乌拉斯台沟以及阿恰勒河沿岸等地,总面积5282.22平方千米,发育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256处,其中崩塌196处,滑坡19处,泥石流41处。
Ⅲ.低易发区。分布在阿拉套山、别珍套山南北两侧高山、中高山区;赛里木湖周边;博尔塔拉河两岸及北部中低山和低山丘陵区,库松木切克河流域及山前倾斜平原,中部低山丘陵区及呼苏图河谷地,婆罗科努山中高山、中低山区,总面积6111.54平方千米。低易发区内分布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76处,其中崩塌59处,泥石流15处,滑坡2处。
㈡ 重点防治区
根据全州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围绕自治区和州重点工程建设需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提出州“十四五”期间的8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约4391.24平方千米(附表2)。
A1.哈日图热格重点防治区。分布在博乐市北部中高山区,面积约456.5平方千米,占全州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10.40%。本区灾害主要为山区沿沟谷或坡体修建边防公路或简易道路时,公路施工中对坡角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挖,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在震动和风化作用下易发生崩塌;低山区与中山区转折地带有黄土分布,在降水、地下水等自然因素及修路等人类工程活动的作用下,易发生滑坡灾害。重点防治崩塌、滑坡灾害。
A2.塞里克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阿拉套山的塞里克沟,面积18.28平方千米,占全州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0.42%。灾害主要是山区沿坡体修建盘山公路时,公路施工中对坡角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挖,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在震动和风化作用下易产生崩塌。重点防治崩塌灾害。
A3.怪石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怪石峪景区及其周边为低山丘陵区,面积19.21平方千米,占全州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0.44%。岩性为花岗岩,人类工程活动大都修建在坡脚下,对坡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挖,破坏了原始斜坡的稳定性,花岗岩体在风化作用下被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块体,在降雨、震动的作用下极易发生崩塌。重点防治崩塌灾害。
A4.五台工业园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博乐市石灰窑矿区,面积46.17平方千米,占全州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1.05%。该区是石灰岩矿产重要产地。重点防治崩塌灾害。
A5.阔腾加瓦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博乐市达勒特镇二牧场阔腾加瓦沟,面积16.59平方千米,占全区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0.38%。沟内断裂和褶皱等构造发育,岩体破碎,易形成崩塌灾害,塌落的碎石体堆积在坡脚下形成滑坡,同时因汇水区面积大,沟道狭小,易于降水汇集,形成泥石流灾害。该区是重要牧场和牧民转场道路。重点防治滑坡、泥石流灾害。
A6.温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温泉县县城、孟克沟、小温泉-赛里木湖Y031旅游公路一带和东北部的阿尔夏提风景区、大呼斯台沟、米尔其克沟、沙尔贝里克沟等地带。面积265.09平方千米,占全州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6.04%。区内山势陡峻、基岩裸露、岩石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差,人类活动频繁,灾害分布密度大。重点防治崩塌、泥石流灾害。
A7. 精河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精河县南部山区,冬都精河、乌图精河中上游沿岸,小海子—大海子牧道两侧,巴音阿门村巴音那木度假村,阿恰勒河中上游,那仁果勒沟,阿合其农场夏牧场,托托河中上游的音门卡果勒沟,中游阿拉特克西,八家户乡四牧队塔舒、沙尔沙拉、戴普山、雪莲沟,牧业二队伊克祖苏龙,乌图精河中下游,阿恰勒河中游,库苏木切克河中上游,面积3532.29平方千米,占全州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80.44%。该区是有精—伊—霍铁路、茫丁乡巴音阿门景区、阿恰勒河中上游建有阿恰尔一、二级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区。重点防治崩塌、泥石流、滑坡灾害。
A8.阿拉山口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布于阿拉山口市南部的G219国道以西山区,面积37.11平方千米,占全州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的0.85%。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岩体破碎,道路位于山坡脚下,部分路段切坡切坡而过。该区是G219国道重大工程建设区。重点防治崩塌灾害。
四、防治工作任务
㈠ 加强隐患识别和风险调查
1.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配合自然资源部、自治区在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开展多方法、分层次、多尺度综合遥感调查和早期识别,自然资源部门组织有关技术单位开展地面核查,进一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及动态变化情况,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以及地质灾害风险点、风险区信息。
2.完成1:5万地质灾害更新调查。开展博乐市、阿拉山口市、精河县及温泉县1:5万地质灾害更新调查。查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孕灾机理,进行易发性、危险性评价,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
专栏2 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和风险调查任务 |
01 高、中易发区地质灾害综合遥感识别 2021-2022年,完成全州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和地面验证。 02 1:5万地质灾害更新调查 2021年,开展全州4县(市)1:5万地质灾害更新调查,查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孕灾机理,进行易发性、危险性评价。 03 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及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2021-2022年,开展全州4县(市)地质灾害风险普查。 2023-2025年,开展全州4县(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
3.推进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完成全州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及时核查综合遥感识别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风险点和风险区,开展年度地质灾害风险动态排查,确定地质灾害点风险等级,提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对策建议。完成州、县(市)地质灾害数据库,全州地质灾害数据库更新;编制州、县(市)风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分类提出监测、治理、搬迁避让、销号等风险管控对策建议,为自治区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智慧服务平台和风险区管控提供基础数据。
㈡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1.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精度。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整合气象、地震、地质灾害专家资源,定期开展预报预警,切实做到风险预报预警研判及时到位。加密布设山区雨量监测站,夯实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基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发送渠道,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送达群测群防员,实现“进村入户到人”,及时进行巡查、排查和上报信息。
2.全面推进专群结合监测网络建设。对尚未规划实施搬迁、治理,且威胁人数较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持续进行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建设。分期、分批次选择40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布设普适型监测设备,进行专群结合监测,总体提升地质灾害智能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监测预警覆盖面。整合完善指挥调度平台,开通“地灾调度”专用电话,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常态化开展州、县(市)、乡(镇)及群测群防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调度,确保指挥调度到位。
3.提升群测群防能力。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第一道防线”作用,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人员配备巡查记录仪,对40处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群测群防员手机安装群测群防工作APP,适当发放汛期信息通报电话费补贴。对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技术支撑人员及群测群防员等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针对受威胁群众开展防灾应急演练,加强基层防灾备灾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风险防御和应急处突能力。
专栏3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任务 |
01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加密布设山区雨量监测站,拓展信息发送渠道,确保受威胁群众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02 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点建设 建设专群结合普适性监测预警点40个,2021年10个,2022-2023年30个。 0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能力建设 继续保持重要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全覆盖,加强群测群防员遴选,强化监测设备配备和技术培训。每年开展州、县(市)两级应急避险演练与培训各1次,提升地质灾害应急避险能力。 |
㈢ 加大综合防治力度
为全面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加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对列入防治工程的隐患点,要会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论证,按照“以防为主”的原则,能够搬迁避让的坚持以避险移民搬迁为主,确实难以搬迁的,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原则,集中有限的财力分期实施工程治理。
1.加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勘查。从威胁乡村、景区、重要基础设施区域、重要工程建设区等安全风险较高的隐患点中,排序、优选6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专项勘查,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成因、特征、危害程度及危险性,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议,为防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2.加大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从已开展及规划开展专项勘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选择难以搬迁避让的5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科学设计防范措施,提高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防御工程标准,消除和减轻地质灾害威胁。
专栏4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勘查、治理工作任务 |
01 重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隐患勘查 对博乐市1处崩塌,精河县2处泥石流,温泉县2处泥石流、1处崩塌,合计6处进行专项勘查。 02 重要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 对博乐市1处泥石流(带滑坡),精河县2处泥石流,温泉县2处泥石流,合计5处进行工程治理。 |
㈣ 提升基层风险防控能力
1.健全防御技术支撑体系。全面建立完善州、县(市)两级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队伍建设和汛期驻守专家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专业技术队伍包州、县(市)技术服务,提升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支撑能力,做到技术力量保障到位。
2.加强现代化防御技术装备应用。推进地质灾害防御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大幅度提升地质灾害防御信息获取能力、通信保障能力和数据综合分析能力等。
3.推动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依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乡村干部、群测群防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公众等各类人员防灾减灾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政府主导、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共享平安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面向全社会开展多形式的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每年对地质灾害防治区内的县及乡镇地质灾害防治人员进行不少于1次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其它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按需开展应急演练。4个县(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应急演练。以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为主题,构建适应不同对象和不同需求的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材料,助力全社会提升地质灾害避险撤离、自救互救能力。
㈤ 加强信息化建设
1.发挥信息平台功能。借助自治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利用常规方法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深入融合自治区—州—县(市)三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互联互通和动态更新。建立基于移动通讯预警响应系统,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分析、会商决策、信息发布和预警响应效率,实现对地质灾害风险智能管控,为全天候、全区域、全方位、全过程管控地质灾害风险提供信息支持。
2.加强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充分调动科研单位、院校、地勘单位及设备厂商技术力量,聚焦关键技术问题、难题,开展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机理与监测预警研究,建立、完善预警监测系统,提升地质灾害识别与监测预警支撑能力。
五、经费估算
㈠ 经费估算
1.估算依据
(1)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
(2)2007年《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预算编制规定》新水建管〔2005〕108号;
(4)《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
(5)《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土建)》;
(6)自治区近年来实施的地质灾害专项勘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招标价及市场价进行估算;
(7)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当地实际决算定额。
2、经费估算
本次经费估算按2020年静态投资价格计算,具体经费可能会有所变化,以工程实施当年计算为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总计4404.00万元,资金来源于国家资金或援建资金。
(1)基础调查评价经费为1294.00万元,其中地质灾害更新调查经费320.00万元,地质灾害专项勘查经费524.00万元,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450万元。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经费2605.00万元。
(3)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经费505.00万元。
㈡ 经费安排
2021年安排资金441.00万元,其中地质灾害更新调查320.00万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15.00万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06.00万元。
2022年安排资金839.00万元,其中地质灾害专项勘查费用168.0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450.00万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15.00万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206.00万元。
2023年安排资金908.00万元,其中地质灾害专项勘查费用97.0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540.00万元;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费用150万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15.00万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06.00万元。
2024年安排资金1341.00万元,其中地质灾害专项勘查费用80.0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1090.00万元;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费用150万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15.00万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6.00万元。
2025年安排资金875.00万元,其中地质灾害专项勘查费用179.0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费用525.00万元;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费用150万元;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15.00万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6.00万元。
六、保障措施
㈠ 组织保障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统一领导,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各部门严格落实职责分工,各司其职、联动高效,形成工作合力,及时督促检查防灾责任落实情况,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切实取得防治成效。
㈡ 制度保障
严格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按照自治区修订和编制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危险性评估与风险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处置等技术要求和规范标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㈢ 资金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所需部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健全防治工作责任制。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地质灾害责任单位和受益单位承担治理费用。由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湖北援建等资金或列入州各级人民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探索“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力争“十四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财政投入地质灾害防治资金4404万元,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㈣ 人才保障
持续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管理服务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支撑保障能力。配合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智库建设,加大技术支撑力度。加强州内专业队伍和技术人员统筹管理,组建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队伍。
㈤ 社会保障
加强地质灾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地质灾害防治地勘单位合作。发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培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防灾减灾”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培训和应急避险演练,加强民众识灾防灾意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自我防救能力,全面提升全州人民群众识灾、避灾、防灾、救助的能力。
㈥ 机制保障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和动态评估机制。州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形势分析,动态分析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完善从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结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目标开展绩效考核。